地震的强度和分类

地震的强度和分类
2017-09-19 01:59:24  浏览量:685   网易科技作者:尚雯婕

强度

最早人们不可避免会以地震造成的损失以及人们对地震的感觉来度量地震的强度。第一个正式的度量是罗西——福柔震级(Rossi-Forel Scale),它将地震根据强度划分为10级。以此为基础对强度进行测绘使得人们能够找到地震的源头,并且给人们一种关于地震强度的直观感。1902年提出的麦加利震级(Mercalli Scale)采用了12级的标准。

然而,我么不可能对支架上摇摆的烛台进行观察。并且,即使可能,对不同地点强度的比较以及量化分析还是有问题的。所以,对地震的测量需要借助统一的仪器进行。1935年,C.F里克特为了描述加利福尼亚的一次浅层地震提出了里氏震级。他的定义是将震级定义为距离震中100公里处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振幅是用千分之一毫米表示的。这个震级通过下标L来和其他震级进行区分。对于远处的或者深层的地震,人们需要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于远处的地震,我们倾向于用表面波的强度而对于深层地震倾向于使用实体波的强度。

事实上,里克特为了让震级更具有通用性,尝试使用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而不是振幅来修订震级的定义。基于1953年他提出的公式,里氏六级的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里氏五级地震的40倍,是里氏四级地震的1600倍。

分类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